第二次世界大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新几内亚战役(1942-1945)是日本和盟国之间的主要军事战役和冲突之一。大约有21.6万名日本、澳大利亚和美国军人死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盟军取得胜利,这两块领土被合并为巴布亚新几内亚领土。这个国家后来被称为“巴布亚新几内亚”。
巴布亚的土著居民呼吁联合国监督和独立。1975年9月16日,该国脱离澳大利亚独立,成为英联邦国家,继续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担任guojiayuanshou。该国与澳大利亚保持着密切的关系,澳大利亚仍然是该国最大的援助国。巴布亚新几内亚于1975年10月10日被接纳为联合国会员国。
布干维尔自治
1975年至1976年,布干维尔岛的分离主义叛乱导致巴布亚新几内亚宪法草案在最后一刻被修改,允许布干维尔和其他18个区作为省具有准联邦地位。1988年,布干维尔再次爆发起义,夺去了2万人的生命,直到1997年才平息。布干维尔曾是该国的主要采矿区,占国家预算的40%。当地居民认为他们正在承受采矿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因为采矿污染了土地、水和空气,而没有获得公平的利润份额
政府和叛军谈判达成和平协议,建立了布干维尔自治区和省。自治的布干维尔在2005年选举约瑟夫·卡布伊为总统,直到2008年去世。他的副手约翰·塔比纳曼(JohnTabinaman)接替他担任代理总统,同时组织了一次选举来填补未到期的任期。詹姆斯·塔尼斯在2008年12月赢得了那次选举,直到2010年选举的赢家约翰·莫米斯就职。作为当前和平解决方案的一部分,2019年11月23日至12月7日举行了一次不具约束力的独立公投。公投的问题是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更大的自治权和布干维尔完全独立之间做出选择,选民以压倒性的选票(98.31%)支持独立。
排华事件
众多华人在巴新工作、生活,建立了以华人为主的社区。在欧洲人探险之前,中国商人就已经在岛上定居了。2009年5月爆发了数万人参与的反华骚乱。最初的daohuosuo是在一家中国公司在建的镍厂,华人和当地工人之间发生了冲突。当地人对中国人拥有许多小企业以及他们在岛上的商业垄断的不满导致了骚乱。
地震
2018年3月至4月,一系列地震袭击了巴布亚新几内亚,造成了各种破坏。来自大洋洲、澳大利亚、菲律宾和东帝汶的许多国家立即向该国提供援助。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巴布亚新几内亚是南太平洋地区仅次于澳大利亚的人口、面积第二大国,它由北部的新几内亚和南部的巴布亚两部分组成。西与印度尼西亚的伊里安查亚省接壤,南隔托雷斯海峡与澳大利亚相望。属美拉尼西亚群岛。
巴布亚新几内亚国土面积46.284万平方公里,海岸线全长8300公里,包括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在内的水域面积达240万平方公里(2013年)。全境共有600多个岛屿。各岛多山,火山较多,地震频繁。包括新几内亚岛(伊里安岛)东部、新英格兰岛、新爱尔兰岛、曼纳斯岛、布干维尔岛、布卡岛等。
地形
该国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带,处于几个构造板块的碰撞点。在地质学上,新几内亚岛是印度-澳大利亚构造板块的北部延伸,形成了澳大利亚-新几内亚(也称为Sahul或Meganesia)这一块陆地的一部分。它由横跨托雷斯海峡的浅层大陆架连接到澳大利亚部分,在以前,这是一座大陆桥,特别是在海平面比现在低的冰河时代。当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包括印度、澳大利亚和中间的印度洋板块)向北漂移时,它与欧亚板块相撞。两个板块的碰撞抬升了喜马拉雅山、印度尼西亚群岛和新几内亚的中央山脉。中央山脉比澳大利亚的山脉年轻得多,海拔也高得多,因此它是罕见的赤道冰川的家园。这里有几座活火山,喷发频繁。地震相对常见,有时还伴有海啸。2018年2月25日,巴布亚新几内亚中部发生7.5级地震,震源深度35公里。最严重的破坏集中在南部高地地区。巴布亚新几内亚是靠近赤道的少数几个有降雪的地区之一,降雪发生在大陆海拔最高的地方。
气候
巴新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部分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地区为山地气候,气候宜人,四季常绿,温差较小。首都等沿海及岛屿地区常年平均气温为21-32℃,内陆高地省份平均气温为18-29℃。全年分旱季、雨季两个季节。5至10月为旱季,气候凉爽,降雨量较少。11月至次年4月为雨季,闷热多雨。年平均降水量2500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