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第五王朝(公元前2494年~前2345年),从乌斯卡夫(Ouser)到乌纳斯(Ounas),共有九位国王。最著名的是萨胡蕾(Sahoure)和吉德卡雷—伊塞西(Djedkare—Isesi),萨胡拉是乌瑟卡夫和KhentkauesI的长子,在位15年,他开凿了连同地中海和红海的Bubasti运河,并建立了庞大的舰队。扩张疆域。
埃及第六王朝(公元前2345年~前2181年),从特提(Teti)一世到女王尼托克里斯(Nitocris),共七位国王包括佩比一世和活了上百岁的佩比(Pepi)二世。虽然第六王朝文治武攻显赫一时,曾组织过远至非洲南端的军商远征,但一些省督不断膨胀的权力使中央集权的孟斐斯备受威胁,而引发了内乱。
第一中间期
第一中间期(公元前2181~前2040年)包括埃及第七王朝(公元前2181~2173年),埃及第八王朝(公元前2173~2160年),埃及第九、十王朝(公元前2160~前2040年)。
古王国后期中央政府崩溃后,政府已经无法维护经济稳定,接着发生的食品短缺和政治辩论升级为饥荒和小规模内战。尽管存在难题,但地方统治者不再对国王进贡,而利用新获的独立维护各省的繁荣。一旦掌握了自己的资源,各省经济上变得更加富足,在创作力爆发之际,各省的艺术家继承和调整了古王国时期服务于王权的文化主旨,书吏们发展和丰富了文学的风格,表现出这一时期的创造力。
埃及第七王朝、埃及第八王朝混乱动荡局面之后,埃及逐渐形成了两大权力中心:一是位于埃及中部的赫拉克列奥波里,赫拉克列奥波里统一了北部三角洲和中部埃及的广大地区,建立了埃及第九、十王朝。另一中心是南方的底比斯。底比斯建立了第11王朝,控制了埃及南方,并一度将势力向南发展到第一瀑布。
中王国时期
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040年~前1786年)包括埃及第十一王朝(公元前2133年~前1991年)和埃及第十二王朝(公元前1991年~前1786年)。
从公元前22世纪中叶起,赫拉克列奥波里和底比斯就展开了争夺霸权和统一埃及的斗争。最初双方互有胜负。最后,埃及第十一王朝(底比斯王朝)的国王孟图霍特普二世战胜了赫拉克列奥波里的埃及第十王朝,重新统一了埃及。埃及的历史进入了中王国时期。孟图霍特普二世重新统一埃及后,便力图加强中央政权及其对地方的控制。他任命王族成员担任新设置的下埃及官邸长官的职务,并撤换了原敌视底比斯的喜乌特州的州长。但鉴于王权依然软弱,中王国在其初期对原属赫拉克列奥波里王朝的其他州长和支持底比斯的南方各州长均未触动。
中王国的国王们恢复了国家的繁荣和稳定,刺激了艺术、文学和纪念性建筑工程的复苏。在对外关系上,中王国的诸国王更加积极地寻找新的土地和资源,进行扩张和贸易。阿美涅姆赫特一世、辛努塞尔特一世、辛努塞特尔三世等国王对南方的努比亚和东北方的叙利亚、巴勒斯坦地区展开军事行动。
到了埃及第十二王朝,统治者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整顿地方政府。中王国的末期国内各种矛盾都很尖锐,王权再度衰弱,统一又遭破坏,埃及再一次陷入分裂和混乱的状态。于是开始了第二中间期。
第二中间期
第二中间期(公元前1786~前1567年)包括埃及第十三王朝(公元前1786年~前1633年)、埃及第十四王朝(公元前1786年~前1603)、埃及第十五王朝(公元前1674年~前1567年)“大喜克索斯王朝”、埃及第十六王朝(公元前1674年~前1567年)“小喜克索斯人王朝”、埃及第十七王朝(公元前1650年~前1567年)底比斯王朝”。
喜克索斯人在三角洲东部建立了第十五王朝和第十六王朝两个王朝,最初与第十三、第十四王朝对立,后逐渐扩大其势力。阿赫摩斯于公元前1567年攻占喜克索斯人首都阿瓦利斯,将喜克索斯人全部赶出埃及。阿赫摩斯开创了埃及第十八王朝,埃及由此进入了新王国时期。
新王国时期
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67~前1085年)包括埃及第十八王朝(公元前1567年~前1320年)、埃及第十九王朝(公元前1320年~前1200年)、埃及第二十王朝(公元前1200年~前1085年)。
埃及第十八王朝(公元前1567年~前1320年),是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的第一个王朝,也是古埃及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在驱逐喜克索斯人后,立即开始了对外扩张,在大约一百年的时间里,从一个尼罗河谷和三角洲的地域王国扩展成为一个地跨西亚北非的大帝国,它的势力范围,南达埃塞俄比亚,北达爱琴海诸岛、克里特岛、塞浦路斯岛,巴勒斯坦、叙利亚等地区。
从新王国时期起,埃及的国王开始被尊称为“法老”。原义为“大房子”。在古王国时代,该词仅仅指王宫和宫廷,并不指国王本人。到中王国末期开始夹杂用于对国王的颂词之中,如“王宫,祝其长寿,健康而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