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翔故园>青春都市>旌旗 > 第十八章 血战(六)
    第十八章血战(六)()

    “杀给给!”日军步兵在炮火延伸的第一时间就在重机枪与迫击炮、掷弹筒组成的支援火力的压制下,开始向北大营内为数不多的中国军队发起了三面围攻。

    张学武的环形阵地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可以灵活机动的调整兵力与火力,收缩防御面积,在历史上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火力占据绝对优势的美军就曾经多次以环形防御工事配以猛烈的步兵投射火力,给予兵力占据绝对优势的日军重创。

    由于之前准备充足,张学武所部的火力相比二战后期美军的加强营也毫不示弱,尤其是重机枪的数量更是多到惊人,这与张学武借用了621团与619团的装备有很大的关系。

    在重机枪的对射中日军吃了大亏,北大营守军的环形阵地就如同一个刺猬一般,而东面又有东陵方向的炮火支援,日军曾经试图攻击东陵弹药库,但是畏为弹药库坚固的工事和猛烈的火力最后只好作罢,关东军缺乏攻坚必要的训练、武器装备,以及足够的兵力。

    掷弹筒这种武器是日军特有的一种简易的榴弹抛射装备,东北军也曾经大量从日本购买后期由东三省兵工厂进行大批仿制,掷弹筒在有经验的士兵手中是一件非常有杀伤力的武器,不停的突进中的日军士兵就利用手中的掷弹筒掀翻了七、八挺重机枪。

    而捷克造的轻机枪因为二十发弹匣的关系无法有效的保持火力的延续,所以给了日军步兵迅猛突防的机会,几人组成一个战斗组的日军士兵或者是几个战斗组之间相互掩护着围攻北大营守军外围的环形防线,在近距离双方的对射中,即便是训练有素的步兵第七旅老兵也很难占到便宜。

    多门二郎举着望远镜,望着自己的士兵高呼着天皇陛下万岁,一波又一波的踏着尚未消散的硝烟冲向中国军的环形防御工事。

    突然,从中国军的阵地上爆发出了连续的闪光和闷哑的爆炸声!炙热的金属射流将日军的进攻队形瞬间击穿,大片受伤的日军士兵摇晃着摔倒在地,无力的挣扎与呻吟着。

    这是张学武为日本人特意准备的一份大礼,用一个薄皮的铅桶按顺序装入意大利制造的塔米利绊发地雷,上面用木架捆绑了两枚手榴弹加上半公斤的铁砂,在日军炮火延伸后,张学武命令王闯放弃外围防线的时候,张学武就指挥部队将凝聚着自己创意的礼物留在了阵地上。

    冲啊!随着反击部队的投入,遭到地雷阵密集杀伤的日军很快很装备有大量冲锋枪与毛瑟手枪的反击部队赶出了环形阵地,在阵地周围日军可谓是弃尸累累。

    多门二郎目从面带得意的看着他的部队一往无前的突入,到瞪口呆的望着他的部队被人如同赶鸭子一般的撵了出来。

    多门二郎涨红着脸将拳头握得紧紧的,在他的军旅生涯中,帝国陆军何时变得如此不堪?尤其这般不堪的部队竟然还是他所指挥的赫赫有名的仙台师团?胜利已经到了眼前,这些懦夫竟然不敢面对敌人在坚持一下?突击作战的胜负往往就在敌我双方谁能够再坚持最后五分钟!实际上最让多门二郎难堪的是本庄繁率领建川美次、板垣征四郎、石原莞尔等人在观战。

    对于自己之前夸下的海口此刻多门二郎几乎恼羞成怒,负责此次进攻的天野旅团旅团长天野少将差点挨了耳光。

    在多门二郎暴跳如雷之际,张学武也在犹豫不绝,现在已经是19日的下午16时了,如果北平、南京方面有反攻的意图恐怕日军就不会继续纠集重兵围攻北大营,在对待日本人的问题上张学良听老蒋的,因为“中东路”一战已经让张学良意识到了,以地方之力是绝无可能应对一国之军的,南京中央的全部精力在攘内上,对于日本方面难免会有些偏失放纵。

    实际上张学武是非常清楚的,北大营一地在战术上是根本无从坚守的,他所依仗的优势就是熟知这段后世几乎人人耳熟能详的历史,在配合以步兵第七旅的全部自动火器,利用美军二战期间对付日军围攻最有效的防御模式,构筑环形工事抵抗日军,为尽可能多的将东北边防军储存的武器弹药、军备物资、军械设备运走,将历史上的损失减到最低。

    凭心而论,张学武深知北大营是四方来战的死地,在战术上如果日军准备充分拥有足够的火力的话,那么防御北大营的唯一结果就是充当了日军的炮击目标。

    在战术上不能守,但是在战略上却是必守之地,张学武非常清醒的意识到,如果因为自己坚守北大营引发中日之间一定规模内的战争或者冲突,无论是日本人自己知难而退,还是北平方面或者南京方面下令还击,日本关东军是断无可能全面占领东北的,这样的话等到中日全面战争爆发之时,中国会处于一个相比有利的地位,几十万的东北边防军亦能发挥历史上没有机会发挥出的巨大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