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民见过知院。”
几个农会的人大约四十来岁,畏畏缩缩过来。
农会的宗旨是互帮互助,因此选的人往往都是当地壮年有威望者。
而且入会的要求也非常严格,拥有大量田地的地主是不允许进入的,只有二十亩土地以下的中农、贫农以及雇农参与。
刚开始赵骏是把农会当作乡政府来看待,希望给予农会一定的治理能力,配合县衙官府共同管理地方。
如此一来,县衙通过农会治理基层,不再需要乡贤和宗族,将大大削弱士绅权力。
但范仲淹却强烈反对,认为如果基层出现一个这么大权力的机构,很容易出现一些问题。
比如农会的会长以权谋私,或者在乡野欺上瞒下,称王称霸。
赵骏觉得有道理。
虽然他也明白,范仲淹这样做是基于封建王朝的统治。
在乡贤宗族制度的时代,乡贤宗族往往站在朝廷那一边,帮助朝廷管理和控制基层民众。
而出现农会就不一样了,农民组织力度加强的话,可能会让原本一盘散沙的百姓力量做大,从而出现造反起义的情况。
这也是大宋连年多次起义朝廷被搞怕了。
不过范仲淹说的问题也不无道理,在一个通讯不发达的年代,农会如果成为基层权力机构的话,很容易让他们的权力不断膨胀。
特别是古代百姓与县衙的沟通较少,农会的控制力太强,很可能直接取代掉县衙的作用,这就有点得不偿失。
因此如今的农会基层权力不大,规模也一般,一个县数万到十余万百姓不等,根据乡镇划分出数個农会,一个农会直接参与管理约数千至万人左右。
他们没有调查、执法、审问等权力,只能配合县衙做协助工作。
比如村庄与村庄之间有矛盾,或者生产资料分配、官府分发田地、官田的租赁、争夺水源、村寨械斗等等,由农会与官府进行统一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