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三天,老院子就有模有样了,连江知远也拥有了一间带炕的屋子,在堂屋的东梢间里,挨着灶屋这边垒了个锅灶通过去,这样灶屋里就有了两个锅灶,做饭相当宽裕,便是一大家子做饭都够用了。
只是两个锅灶需要两口锅,铁锅票难得,通江知远那边的灶只能砌成小灶,放的大砂锅,这也是许多没有铁锅家庭的常用炊具,便宜不要票,熬煮饭食最是合适。
院墙也加的足够高,成年人也望不到院子里,安全和隐私足够保障。
不过,看着光秃秃的院子,江柔打算等开春的时候开出靠墙的那片种上些菜蔬,种花就算了,这年头浪漫不起,务实生活为先。
院子收拾好后,正好邻村杀猪,江柔特意去买了几斤不要票的肉,做了锅炖大白菜请亲朋好友和帮忙修缮屋子的社员们吃了一顿,一是暖锅,二是感激大家的帮忙。
“小柔可真是舍得,这大肉片子看着就香,”姚林媳妇今天也过来了,是江柔特意请她来,感激自己生病期间的照顾,尤其是她来到这里后吃的第一顿温暖的饭食,就是姚林媳妇做给她吃的。
“那婶子今天中午多吃点,”江柔的小脸在雾蒙蒙的水蒸气下,比前几天红润透亮多了,只是凑近了看还有些红血丝没好利索。
中午的主食是白面玉米面和地瓜面三合面的馒头,这在村里也是不错的饭食,尤其两个孩子单独住还能请他们吃一顿,已经很大气,至于两人手里有几千块,他们没觉得就该拿出来大鱼大肉招待他们,两个孩子往后用钱的日子多去了。
可见,江柔请来的也都是心性纯正的人,他们也不白吃,来的时候都带点鸡蛋米面菜之类,反倒弄得江柔不大好意思,本就是感激人家。
不过她也知道现在不成文的约定,日子不好过,就算是去谁家吃饭都要带着口粮,没有白吃的,便是吃席面也不会一家人呼啦啦带上,只一两个代表,除非没脸没皮的人家。
“看看小柔这才没两天,脸色就红润起来了,”住在现在院子隔壁的邻居邱大娘,婆家是朱大山本家婶子,五十岁左右,是个和善的妇人,今日被江奶奶邀请了吃席帮忙。
“可不是,柔丫头的脸色好看多了,”姚林媳妇说着话,手下不停,麻利地搅了下锅里的菜。
邱大娘男人早年没了,剩下她与两个闺女一个儿子,如今闺女都嫁出去了,儿子出去当兵,家里就她一人,因为住的靠近村尾有些冷清,如今隔壁搬来江柔姐弟,她听说了江老汉家发生的事,对江柔姐弟很是怜惜。
此时,看着小姑娘的脸色比刚搬来时明显红润起来,更加看不上江老汉一家,真是没见过这么自家磋磨孩子的人家,“我刚结婚那两年,老江家还没分家,我就看不上方婆子那两口子,连老人也不养,幸好何妹子你心好,伺候着俩老的安安稳稳地走了。”
何妹子说的就是江奶奶,她娘家姓何,单名一个梅字。
江奶奶正在拌凉菜,是用萝卜擦成丝子后,用水过一遍,去了萝卜辣气后沥干水分,再倒上醋和白糖拌匀,极为酸甜可口。
她笑了下,“嗐,这有啥,就是尽本心罢了,当人儿媳的尽些孝心也是应当。”
当时,她一直没怀上孩子,又要照顾身体不太好的公婆,那段日子也是极其难过,也是因为她伺候了两个老人,这老院当初才留给他们二房。若不是后来方婆子主动过继江老四,这老院被她要了去,他们也没想着出去另盖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