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致的安排了各团的任务和主攻方向之后,各团团长摩拳擦掌,回去调度部队,等待时机。
除了三团明目张胆的调动之外,其余两个团的部队,都是趁着夜色以小股兵力频繁调动,尽量避开了敌军眼线,在距离中心战场距离不近的位置埋伏,静待时机。
夜晚,是鬼子精力最为集中的时候,他们很清楚,八路军最喜欢在深夜的掩盖之下对他们发动袭击,所以,在这段时间之内,他们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安心入睡的。而八路军当然不会选择明知鬼子防守最为严密的夜里进攻,而是把进攻的时间选择在了天将亮未亮的拂晓时分。
拂晓,三团三营在营长王少川的带领之下,对鬼子的前沿阵地发动了进攻。
鬼子此时所占据的地点,正是之前二营下属的连长主张让出去的那个村子,地形复杂,易守难攻。八路军在这里埋伏鬼子,打了鬼子一个七零八落。而此时,这个地方正被鬼子占据着,他们有很多的时间,在此地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布置了大量的火力配置。
虽然捡了一个日军比较疲乏的时间进攻,但王少川的部队在开始进攻之后,依旧遭到鬼子反应迅速的还击。
何远的部队,采取的战术是相对于这个时代的步兵战术比较先进的三三制班组突击战术。
这种战术最早起源于抗战期间,是一一五师最早发明出来的,但最终成型并大量运用于作战,是在其后的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时候。
由于穿越带来的优势,何远对于这种三三制战术非常熟悉,对于其运用技巧和经典战例,都早已烂熟于胸。在自己掌握部队之后,很快就将这种战术推广到了自己的部队里。现如今,已经成为了四分区内运用的极为熟练的战术。
尤其是在何远建立了随军学校,坚持在学校中培养速成军官,填补基层需要之后。大量的有知识、懂战术的低级军官填补到八路军的排级、连级指挥岗位上,非常有效的提高了低级指挥官的指挥能力,和部队在战场上自保、杀敌的能力。
同时,中高级军官也不断的抽调、轮训,接受了很多超出时代的新鲜战术,以及战争理论。也极大的提高了部队的整体作战能力,在战场上,显得游刃有余。
而此时,面对日军的优势火力,三团三营作为率先主攻的部队,就表现的很好。
在以往的很多八路军和日军对垒的战例之中,八路军由于缺乏火力掩护,甚至手里的枪都没有几发子弹的情况下,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火力,只能把所有的兵力聚集在一起,统一的扎堆冲锋。
这种聚集的冲锋方式,虽然有勇猛无畏的精神,但很多的时候,都会给自身带来重大的伤亡,却无法撼动敌军分毫。
因为,如果光比较勇猛顽强,那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以及他们数次使用的‘肉弹战术’,都已经证明了,日本人论勇猛顽强,绝不比中国军人差。上了战场,他们就是一台台的杀戮机器,不运转到报废的那一刻,很少有能够让他们停止下来的时候。战场上很难抓到日军俘虏,日军宁可战死,也决不投降。
这样的勇猛顽强,实在是和八路军的不畏生死难分伯仲。但是,人家的优势在于,火力上,对八路军呈压制状态,让八路军根本难以反抗。冲上去多少人,就死多少人。中国再有人,再多兵,都不是这么死能够受得了的。
更加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即便这样的伤亡概率,面对日军的优势火力,依旧无法取得突破。
三三制战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当然,由于何远的到来,这个战术的成型和完善,比历史上至少早了几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