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翔故园>仙侠修真>鲜卑慕容风云录 > 第九章 . 慕容廆走了
    太宁三年(325年),晋成帝司马衍即位,加慕容廆为侍中,位特进。咸和五年(330年),又加开府仪同三司,慕容廆坚决辞让不受。

    此时晋成帝年幼,东晋权臣以陶侃(太尉)、王导(司徒)、庾亮(外戚)为尊。

    后来,慕容廆与东晋太尉陶侃通信。同时,还附着东夷校尉封抽、辽东相韩矫等30余人请求封慕容廆为燕王、行大将军事的上疏。

    慕容廆的这封信很有名,除了一些古人冠冕堂皇的客套话外,核心内容是这样的:“王司徒(王导)清虚寡欲,善于全己,昔曹参亦综此道,著画一之称也。庾公(庾亮)居元舅之尊,处申伯之任,超然高蹈,明智之权。廆于寇难之际,受大晋累世之恩,自恨绝域,无益圣朝,徒系心万里,望风怀愤。今海内之望,足为楚、汉轻重者,惟在君侯。若戮力尽心,悉五州之众,据兗、豫之郊,使向义之士倒戈释甲,则羯寇必灭,国耻必除。廆在一方,敢不竭命。孤军轻进,不足使勒畏首畏尾,则怀旧之士欲为内应,无由自发故也。故远陈写,言不宣尽”。

    翻译过来大概内容是:司徒王导善于明哲保身,就像西汉名相曹参一样尽心治理国家;庾亮身为外戚就像西周申伯(周宣王母舅)一样尽心辅佐年幼的晋成帝。而方今之天下,论能力威望,能更迭政权兴替的则惟有陶公你一人。大晋王朝虽多灾多难,但我慕容部一直视晋朝为上邦,保境安民、镇抚辽东,历代晋帝对我慕容廆有累世之恩,最让我愧疚的是我们慕容部身居辽东,虽归顺晋室,但以慕容部的实力还无力攻伐后赵,孤军深入,首尾不能相顾,必被石勒所败!且与晋室距离遥远,国家有难,我也痛心疾首,恨不能襄助。羯赵残暴,若陶公登高一呼,聚各方力量,众人戮力同心,出师北伐,必可剿灭羯赵(后赵),我慕容部也一定竭命相助,从侧翼合力攻伐。

    而这封信真正的“核心”“目地”其实是夹带着的东夷校尉封抽等人请求封他为“燕王,行大将军事”的奏疏。

    “今海内之望,足为楚、汉轻重者,惟在君侯”这句恭维陶侃的话那是相当有水平!论天下最有威望能力,能改变当年楚汉相争格局的,惟有你陶公呀!这也算是一个作为人臣的最高评价了。

    后来陶侃回信说:“功业成就加冠晋爵,这是古人的固有制度,车骑将军慕容廆虽未能为朝廷摧毁石勒,但忠诚仁义,尽心尽力。现在我把疏文禀报给圣上,同不同意,授官早晚,应当由朝廷决定。”于是陶侃将封抽等人的上疏报告朝廷,让朝议定夺。

    你们给的,我不想要,我想要的,我说不出口,得让别人说。先表功、再颂德、最后保证…慕容廆可谓是行云流水、套路满满。

    陶侃呢?高帽美滋滋的戴上了,不好意思,事情还得公事公办。

    只可惜,慕容廆直到闭眼都没有等到东晋王朝“燕王、行大将军事”的封赏。

    咸和八年(333年),慕容廆去世,享年六十五岁,当时朝议仍未有定论,知道慕容廆去世后就停止了。后东晋遣使赠慕容廆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襄公。

    慕容廆少时坎坷,承袭其父慕容涉归单于大位,后经历其叔父慕容耐篡位,险些被杀,复位后又经历其兄慕容吐谷浑负气“西行万里”之痛,后吸取了与晋王朝几次大战惨败的教训后,开始尊崇晋室、厉兵秣马。经济上重视农桑、修边发展;施政上遵循晋制、推动慕容部汉化、虚心纳贤、抚民任能;军事上灭扶余、大棘城重创宇文素延部、征讨素木二部、棘城之战大败宇文悉独官部、东征高句丽、侵袭鲜卑段部……

    鲜卑慕容部正是在慕容廆这种对外—尊晋攘边。尊崇晋朝,奉晋室为正统。同时征伐周边弱小部族,不断开拓疆土,积累人口财富等。对内—发展农业,招揽人才,推动汉化、承袭晋制等施政策略下,使慕容部从弱小未开化的游牧部落,发展成为居有定所,逐渐与中原文明接轨的强大封建化王国。

    如前几章我们所讲—慕容廆之于慕容燕国,近似曹操之于曹魏、司马懿之于两晋,是真正的奠基者。

    而慕容廆留下了一段脍炙人口的施政箴言,几千年后依然琅琅上口、发人深省。

    《晋书》载记—廆尝从容言曰:“狱者,人命之所悬也,不可以不慎。贤人君子,国家之基也,不可以不敬。稼穑者,国之本也,不可以不急。酒色便佞,乱德之甚也,不可以不戒。”乃著《家令》数千言以申其旨。

    翻译过来就是:慕容廆曾从对部众说:“刑狱之事,牵连到人命,不可以不谨慎。贤人君子,是国家的基础,不可以不敬重。农业之事,是国家的根本,不可以不抓紧。酒色阿谀之事,是扰乱政德的大祸,不可以不禁止。“曾撰写数千字的《家令》来说明白己的主张。